• 傅宝兴:心有高山,自在攀登

    傅宝兴:心有高山,自在攀登   “火力全开”,傅宝兴如此形容自己的大学四年。  前一段时间他发了一条朋友圈———“尘埃落定”,并附了一张自己被东南大学录取的图片。看着动态的评论欢声一片,傅宝兴放下手机,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有些恍惚。  就读于法学1503班的傅宝兴,是外人眼中的“多面体”学霸。曾多次获得奖学金,不仅担任南工“法立方”网络工作室编剧、法学院学生会副主席、法学院辩论队队长等职务,还曾获校“十佳杰出青年”称号、江苏省“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一等奖、华东高校法庭辩论赛二等奖等荣誉,最终被保送至东南大学。四年丰富的学习与实践经历,让傅宝兴在不断历练中提升自我、淬炼锋芒。  寻找  刚入学的傅宝兴,曾经对自己的专业与未来感到迷茫。面对全新的生活、完全陌生的城市,傅宝兴一时难以适应。  “事实上一开始我根本没有想过学法,”傅宝兴直言,“律师这个职业并不在我未来规划内。”一切都来得太过突然,傅宝兴被这些意外撞了个措手不及,他对即将学习的专业没有足够的了解,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这个角色,一时间他迷茫而不知方向。  为了避免迷茫和无措充斥整个大学生涯,他打算主动出击。刚一入学就给多个学生组织投过简历,参加了许多学校活动。“如果不去尝试多种可能,就不知道自己的限度在哪里。”他认真地说道,“与其整天无所事事消沉度日,不如专注于自己脚下的路,踏实认真地做好手边的每一件事。当沉浸在忙碌中时,再抬头看,眼前可能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于是,最初的困惑在那段忙碌充实的日子里被自然化解了。傅宝兴在校级组织锻炼自己的能力的同时,也不忘时时审视自己。一天,他看了电影《秋菊打官司》,心里那根弦被触动了———法律与社会是有隔阂的。为此,他欲寻找自己在社会中作为法律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历练  “记得我大一那年盛夏,明德楼的模拟法庭还未装修好,没有空调,人待在里面闷热难耐。当时我和辩论队的几个同学,整日呆在模拟法庭里面备战辩论赛,仅仅靠着用花露水、风油精擦拭身体以获清凉。”傅宝兴回忆。  那段日子于他而言,既是磨练,亦是宝藏。忙的时候,堆砌的书籍几乎可以把他整个人淹没。他们一行人坐在闷热的法庭中,左手边摆着案例、法条这些备赛资料,右手边放着期末考试的复习资料。“每当我们讨论陷入僵局时就翻书备考调节一下,有新的想法观点出来时就接着讨论。”傅宝兴说。  傅宝兴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天赋型的辩论选手。“有的选手是天生的善辩者,但我不属于这一类人。我需要前期做长时间的准备,并且我在台上的表现会非常依赖这个准备,若是遭遇意外之问,我会一时找不到完善的辩词。”这是他在进入辩论队并成为核心成员之后面临的一个难题,傅宝兴对此尤为困扰,因为前不久他带领学弟学妹们参加论道杯,但最后惜败对手。  “最后结束得很无力,对方赢了,最佳辩手也出自对面,”他自嘲道,“尽管我是场上年龄最大的辩手,对手都是大三的,我还是输了。”傅宝兴有时会陷入挫败之中,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害怕失败,但他一直在与这种自我怀疑进行斗争。“我一直在调整心态,把每一场比赛看成一种训练,虽然并非所有训练是成功的,但绝对是有收获的。”傅宝兴说。  前行  斯坦贝克比喻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如“追逐蝴蝶的男孩,被蝴蝶勾引上了高山”,傅宝兴此时就在攀登与追逐蝴蝶中。  四年的沉淀与积累使他做出了勇敢的选择。“去参加研究生招生夏令营并拿到了优秀营员资格,至今我都十分感慨当时自己的举动。”傅宝兴说。在西北政法大学短短三天的夏令营时光给了傅宝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那里,有着来自天南海北的政法院校学生。与优秀的的人在一起进行学习与协作,让傅宝兴认识到了自己身上仍有许多不足,他下定决心要继续强化自己。大三暑假时,他给多所高校投去了夏令营简历。最后傅宝兴如愿被保研到东南大学攻读民商法硕士。  他很感谢在学校里得到的训练与帮助。“在华东理工大学的面试中,我告诉面试老师我最近在研读朱苏力老师的《送法下乡》,老师很惊讶我能读这么深层次的书。其实,那本书是我在法学院认知实习时有幸读到的一部著作,”傅宝兴笑道,“法学院给了我们很多锻炼机会,许多经验都令学生受益终生。”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精力去完成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永远是正在上进中的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傅宝兴给恭喜他的微信评论一一答复致谢,并给学弟学妹们留下了鼓励与支持。这四年里那个被挑战和未知勾起兴趣的男孩一路攀登,终于在最高处与最好的自己相逢。舒佩瑶 顾岩

  • 且燃微光映苍穹

    且燃微光映苍穹———校红十字会成立五周年侧记   凌晨4点半,姚文鹰和同伴们从江浦校区出发,踏上了开往市区的大巴车。早上6点,迎着熹微的晨光,一行人穿上马甲准时上岗。这一天是2018年11月4日,“南马”开跑的日子。  环科1702班的姚文鹰是我校红十字会的一员,也是2018南京马拉松赛志愿者之一。“当参赛者对我们竖起大拇指时,仿佛有无言的默契与感动环绕在周边,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她说。  2013年12月25日,南京工业大学红十字会正式成立;到如今,校红十字会已走过了五年的时光。近日,南京市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队长,南京工业大学现场救护队大队长、校红十字会成员,消防1602班的雅鹏接受了大学生记者团的采访,为我们讲述校红十字会风雨兼程的五年。  “回首向来萧瑟处”  红十字会建立之初,从最基本的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再到伤员搬运、复杂的包扎等项目,由于没有固定基地,成员们只能在办公室里进行训练。  “起初没有资金、没有人脉,连活动器材都是临时借的。”雅鹏告诉我们,“刚开始没有外界的支持是必然的,毕竟只有做出一定的成绩,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校红十字会刚刚成立时只有5个人,现在已经发展到了拥有几百人的大队伍。五年来,南京工业大学红十字会如小舟变大船,规模越来越大,现拥有现场救护队、基地管理服务队、养老照护队、事业发展部、伤化队、学生分会等6个学生分队、570余名成员,现场救护队又下属8支分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路走来,尽管坎坷,却也览遍崎岖风景,收获了自信与自豪。如今,在我校同和楼5楼,校红十字会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内部的救护器材丰富多样,其中模拟烟道逃生系统设计独特,广受好评。“吾将上下而求索”  随着校红十字会不断成长,两性知识也在同伴教育过程中得到了普及。“中国传统教育往往谈性色变,这使得很多大学生性知识匮乏,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为同学们补上性知识的盲点,是我们现阶段的主要工作。”对于红十字会的研究方向,雅鹏侃侃而谈。  当代大学生缺乏对艾滋病的了解,如何向同学们传达相关知识呢?“光听人讲是行不通的,得用眼睛去看。”因此,防“艾”公益微电影《亲密接触》《无艾无忧》和《把艾说给你听》应运而生。从演员、编剧,再到摄像、后期,校红十字会的同学们迎难而上,在学习中不断攻关。虽然每次的主题不同,但通过微电影的形式分享知识,效果显著。  为了顺应老龄化趋势,养老照护队成立了。他们承接江苏省红十字会的项目,向老人提供帮助。养老照护队积极开展活动,深入社区,到老人们身边去,全力以赴推进养老照护服务工作,让更多的老人体会到了幸福感和获得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校红十字会的眼睛从未停止搜寻,他们深知,唯有不断探索新的方向,才能走得更远。“吹尽黄沙始到金”  在过去的一年里,校红十字会取得了许多成就。  去年暑假,校红十字会护航南京马拉松赛的事迹在中国红十字会第十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上受到了表扬。2018年南京马拉松,是我校连续第4年为南马赛事提供医疗保障志愿服务。在长达10个小时的时间里,校红十字会派出的志愿者们一直坚守在岗位上,用行动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除了“南马”,我校的新生军训、校运动会、校园马拉松等活动也都是由校红十字会派出志愿者参与医疗保障,身穿红色马甲的他们,总能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上学期,校红十字会还接待了香港红十字青年及义工事务部、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和省内高校交流项目的来宾。  “希望未来校红十字会能够将急救知识普及到每一个同学。我知道看着别人在眼前倒下,自己却无能为力时的无助感,所以我更希望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能够减少生活中的意外伤害,也减少生命的流逝。”雅鹏坚定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了他对红十字会未来的美好期望。  且以微温暖大地,且燃微光映苍穹。校红十字会的五年,是在探索中慢慢成长,从最初建立时的几人,到如今浩浩荡荡的队伍,他们用自己的星星之火,照亮了应急救护的广袤苍穹。 张卓尔 吕坤昆

  •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3月12日下午,爱尔兰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ThereseHealy女士、都柏林理工大学塔拉校区国际事务办公室主任StellaBrown女士一行在党委副书记崔益虎、副校长牛生杰陪同下,与我校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共同参加了“爱尔兰日”庆祝活动。活动由副校长牛生杰主持。图为爱尔兰湿地天鹅乐队在以乐器演奏、歌曲演唱等表演形式庆祝。 海外教育学院

  • 殷聪聪:以学术之桨,泛科研之舟

    殷聪聪:以学术之桨,泛科研之舟   殷聪聪,2011学院18届优秀本科毕业生,现为化工学院研究生。大学四年来,他履获校内外各类奖学金,还获得了江苏省政府奖学金项目境外交流--悉尼大学全额奖学金。同时,他积极参加校内外竞赛,取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江苏赛区二等奖、"认证杯"数学中国国际赛二等奖等奖项。此外,他申请过两项专利,其中"3D打印的微型膜过滤器"获专利授权,并在导师推荐下赴加拿大舍布鲁克大学赵越课题组进行学习。凭借着优异的成绩,殷聪聪成功申请到硕博连读的资格。  坚定方向 全心投入  大学四年的生活对于殷聪聪来说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如今我经历了从学习到科研的转变,从主攻理论到更多地走向实践。理论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practise十分重要。"谈及大学四年给他带来的改变,殷聪聪如此说到。在大学期间,不仅仅是收获了一份漂亮的履历,更重要的是,殷聪聪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坚定了自己的科研之路。  分离膜、3D打印、光响应聚合物,当殷聪聪对这些课题项目侃侃而谈时,小记着实从中感受到了他对科研的浓厚兴趣。"其实刚开始进入大学的时候,我并没有做科研的想法,是在大二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后,才逐渐萌发了对科研的兴趣。"在做大创项目的过程中,他和同伴经历了魔鬼般的三个月,每天都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最终他所主持的大创项目"微型膜过滤器的3D打印"也获得了国家级立项。"努力之后,一切的到来都是水到渠成。"谈及自己的经历,殷聪聪感慨道。  走出国门 寻求突破  为了开阔眼界,让自己在科研上有更进一步的发展,2018年1月,殷聪聪在导师汪勇教授的推荐下赴加拿大进行学习。提到这段国外学习的经历,殷聪聪感触颇多。"发达国家在实际生产这方面的技术水平确实非常高。"他感叹道,"但我们自己制备的水处理分离膜在性能、机械强度等方面其实也很优越!"说到这里时,他脸上不由地露出自豪之情。  在赴加拿大时,还发生了这样一个小插曲。到加拿大刚下飞机后,他发现自己提前准备的手机卡竟然无法使用,自己又听不懂当地人带有口音的英语,于是在没有任何通讯工具的情况下,他独自一人用了整整六个小时才找到学校。"从下午一点下飞机到晚上七点到学校,真的不容易。我当时就想,或许这就是上天要给我的历练吧,从刚开始有点绝望到后来慢慢又有了希望,这个过程中其实有挺多感悟的。"殷聪聪笑着回忆说。当时正值春节来临之际,殷聪聪独自一人远在异国他乡,"虽然很想回家过节,但是在课题组能学到很多东西,所以这也是我权衡之下的选择,因为有时候,你必须舍弃一些东西,才能获得想要的。"  积极实践 直面未来  通过国外交流与学习经历,殷聪聪感受到理论与实际生产之间的差距之大,在理论知识不断丰富的同时,每天的动手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处于研一阶段的殷聪聪,除了上课之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待在实验室中,或者去参加一些学术会议。他目前正在完善3D打印项目,同时也在研究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在膜分离领域的新应用。谈到这些项目,他很感谢学校和导师汪勇教授的支持,"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丰富的资源让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在汪勇教授的指导下,我们可以顺利地开展各种实验。"  提到未来的规划,殷聪聪希望能够多与国际接轨,争取出国深造,继续从事并深化科研工作。他也希望在学校和导师的帮助指导下,能在科研上取得更大的进展。瞿林秀 赵爽

  • 我校新增一键报警柱系统

    我校新增一键报警柱系统   本报讯 校园承载着国家未来的希望,也承载着无数家庭和师生的梦想。近年来,全国各地校园安全事件频发,“校园安全”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日,记者从校园安全部获悉,我校江浦校区新增一键报警柱系统,共有15个一键报警柱,分别安装于教学楼、宿舍区、食堂等人流较为密集的场所和较隐僻的山路。经过调试,报警柱现已正式投入使用。  此次安装的设备为海康威视DS-PEA系列。与其他的报警方式相比,一键报警装置的优势在于:集成广角高清红外摄像机,实现紧急报警时可视化对讲,快捷迅速,报警效率高。一键报警柱系统的建设将提供一条便捷的可视化应急报警通道,为江浦校区师生的校园生活保驾护航。  校园安全部李文伯老师告诉记者:“并不是在遇到危险的情况下同学们才可以按报警按钮。当你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并且合情合理的情况下,比如脚崴了走不了路,需要来个车送到校医院,或是有纠纷需要调解,你都可以去按报警按钮。”110报警中心将报警信号传给校园安全部,一般情况下,校园安全部五分钟就能到达报警点。110报警中心24小时有人在岗,校园安全部常备人员也不少于20人。  据介绍,利用传统报警模式和IP图像结合,能实现远程可视化接警,有效地改善接处警效果,紧急情况发生时可快速组织疏散、自救,提高校园安全紧急事件的处置能力。一键报警柱系统的安装,将缩短学校和公安部门的时空距离,对促进学校安保工作、保障师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徐嘉伟

  • 仪式的心理学意义

    仪式的心理学意义   我不是一个特别注重仪式的人,特别是这种不太重要的节日。但是一大早,家人的微信群里个个都在晒各自的“腊八粥”,一下让我回忆起小时候妈妈煮 “腊八粥”情形,妈妈煮粥时安详专注,好像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一边忙着放材料、烧火,一边絮絮叨叨地说着,该放什么,怎么放,为什么,怎么掌握火候……想着想着我忍不住翻出家里的各种材料,凭着记忆,煮起了腊八粥,于是普通的一天变得有些不同了。在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有一个关于仪式的对话,小王子问:仪式是什么?狐狸说,“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仪式是人类社会古老而普遍的文化现象,最早的仪式来自于宗教,后来就演变到祭祀,到了现代仪式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升旗仪式、结婚仪式、阅兵仪式。人们对仪式的态度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仪式普遍且重要,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但是到了19世纪,在崇尚理性的背景之下,礼仪被视为“文化怪物”,是与“科学精神”相悖的远古产物。但是随后一些心理学家发现,仪式的缺乏给现代人类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如抑郁症、肥胖症、酒精依赖、毒品上瘾等,仪式的意义重新被重视。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仪式是指一系列正式的、具有可重复模式、表达价值和意义的行为活动。仪式没有直接的工具性目的,仪式的意义是人们赋予的,是一种精神的寄托、象征、追求、态度。腊八节的“腊八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在“特别的日子”以特别的方式做这件事,就有了“岁十二月,聚合万物,调和千灵,祷祝来年”的意义。  就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言,仪式相当于生活的调味剂,让原本乏味的日子变得弥足珍贵,让仪式中的人体验生命的价值,这就是仪式感。  人们需要仪式感:  首先,仪式寄托了我们的愿望和需要。盛大的婚礼仪式有时是为了满足人的虚荣心,但更深层的愿望是希望婚姻关系能够美满和长久。跨年祈福的时候,人们都充满虔诚,因为那些仪式寄托了他们的希望。  其次,仪式有一种心理暗示的作用。我们相信“心诚则灵”,积极的心理暗示可能帮助我们愿望达成。有的运动员每次重大的比赛就会有一些“仪式”,带某个首饰、亲吻运动场地、做某个动作。他们相信这些仪式会帮助他们获得“神助”,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心理暗示”。  再次,仪式让我们产生心灵归属感。仪式往往会有一系列的程序,营造仪式的氛围,让人们沉浸其中,感到自己也在其中扮演着某种角色,从而可能建立起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春节要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饺子,这种仪式让人们感到自己是家族的一员,从而对自己的身份产生认同,感到安全和满足。  最后,仪式让每个人体验生命的独特意义。一种仪式人们体验到什么,不在仪式本身,而在于人们究竟赋予仪式什么样的价值。结婚的仪式可以是庄严的承诺,也可能是“浪费钱”。只有真正认同仪式的意义,才能体会到仪式所要表达的爱、思念、回归、新生等等,让我们短暂的生命获得意义。  当一个重视仪式的人与否认仪式意义的人相处,就会产生冲突。这个时候就需要讨论仪式的形式和象征的意义,而不能拘泥于仪式本身。一个重视恋人间各种纪念日的人会相信纪念日有助于亲密关系,但忘记纪念日未必就不重视关系,可能是他没有这种习惯。认为忘记纪念日就是不重视关系可能夸大了仪式的意义,最终损害亲密关系。强迫症患者就常常出现仪式行为,这些行为帮助他们逃避内心真实的感受,减缓焦虑和恐惧。重视仪式,还是要透过形式看到仪式背后的意义,而不能仅仅是 “跟风”、“约束”和 “禁忌”这些迷信。

  •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3月7日,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龙狮运动协会主办的“大津杯”2019年中华龙狮赛在江苏扬中举行,参赛队伍有国内各高校大学生龙狮队、留学生代表队,以及来自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外龙狮代表队等。在我校体育部的组织下,海外教育学院6名留学生作为龙狮队主力成员参加比赛,最终收获银牌,为学校赢得荣誉! 海外教育学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