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本强源 协同创新奋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

    固本强源 协同创新奋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在中国共产党南京工业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8年12月22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南京工业大学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本次大会是在学校事业发展处在新方位、迈入新阶段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动员和凝聚全校共产党员、全体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坚持立德树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固本强源,协同创新,奋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过去五年,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坚持以共同的目标凝聚人,以发展的成就鼓舞人,以艰苦创业的精神感召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学校内涵式发展成效显著,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攀升,综合实力、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党的领导全面加强1.加强班子建设,引领发展能力明显提升。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出台加强党委常委会自身建设意见,修订完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科学制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不断优化发展思路,增强引领发展能力。  2.把准政治方向,意识形态工作抓紧抓实。制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积极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内审内巡。深入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常委会专题学习、师生政治理论学习。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3.深化认识举措,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制定并实施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意见。坚持“大思政、大实践、一贯制”思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选树师德典型,荣获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等各类教师表彰。学校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4.完善选任机制,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校党委认真抓好干部的选拔任用、管理培养等工作,干部考察做法入选《江苏干部考核考察特色做法集锦》。加强干部轮岗交流,推动干部年轻化,顺利完成第五轮干部聘任工作。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实现中层干部培训全覆盖。认真做好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  5.实施强基工程,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显著。严格党务工作例会制度,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引领。完成基层党委(党总支)两轮换届选举工作,制定并完善学院党委(党总支)会议等一批基层党建制度。着力提升各级党组织组织力,涌现出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等一批先进典型。  6.坚持多措并举,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校党委聚焦主责主业,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修订党建工作制度130余项,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从严从实推进省委巡视和巡视“回头看”整改任务落实到位,受到省纪委、省委巡视办充分肯定。全力支持纪委履行监督责任。在全省高校率先开展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巡察,被省委巡视办肯定并推广。  7.切实加强领导,统战群团和离退休工作积极有为。校党委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和作用,画好事业发展同心圆,成功推荐全国政协委员人选1名、省人大代表人选2名、省政协委员人选5名,各民主党派积极贡献力量推动学校发展。全面实行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引导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积极支持工会工作,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充分发挥共青团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学校成为团中央团学改革示范校、团中央“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顾问单位,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作用,“夕阳助新苗”等关心下一代工作持续开展,校关工委获得省关工委多项表彰。  (二)聚精会神谋发展,内涵建设再上台阶1.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发力。学校2017年成功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全国百强省属高校,通过聚焦目标,全面发力,进一步深化高水平大学核心内涵体系建设,学校办学综合水平和整体实力不断攀升。通过一年时间努力,提前完成相关标志性成果指标,顺利通过年度绩效考核并获得持续经费支持。自然指数、ESI近五年国际排名分别攀升了234位、570位,USNEWS国际排名两年内攀升了93位,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内地高校并列第26位。学校的一系列改革发展成果受到国家和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注肯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3000余次。  2.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再认证。成立2011学院,试行“全员书院制”和“全程导师制”。15个专业通过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占认证评估范围内我校专业总数近50%。荣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国家级主持2项;入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突出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获评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62篇。深化产教融合,成立产业学院,新增产业教授60余名、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逾百家。坚持“仁爱与责任”理念,贯彻“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要求,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国防教育、资助等工作连年获得表彰。“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等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成绩持续提升。继续教育稳步发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3.学科建设厚植底蕴。统筹协调,精准发力,打造高峰学科和高原学科。6个学科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2个学科入选“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新增4个“十三五”国家国防特色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个学科获A类等级,5个学科获B+、B类等级。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2个学科进入前2‰。  4.科研实力不断增强。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纵横向项目7200余项,科研经费总量近30亿元。新增国家级平台1个,获国家科技奖励5项,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奖数量位列省属高校首位。授权专利数位列“中国高校专利创新指数榜”第29位。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论文4篇,SCI收录数4100余篇,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显著增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化工学科共立项5项,我校主持2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多项指标取得突破,学报(社科版)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以优异成绩通过第三轮军工保密资格认定,军工科研体量迅速增长。1项成果入选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1项成果入选201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5.师资力量快速加强。注重机制创新,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引才形式,加大人才培育,规范岗位管理,推动薪酬改革。建设海外人才缓冲基地,大力加强海外中青年学者引进力度。引进各类优秀人才649人。新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近40人次,其中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2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含青年项目)23人,杰出青年基金项目6人。新入选江苏特聘教授等省级人才项目200余人次。全校教师高级职称比例和博士化率显著提高。  6.国际合作有效推进。学校与70余所海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成立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孔子学院,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扎实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建设,四个专业入选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培育点。留学生培养实现学历生规模化招生,获批“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资质并已顺利招生。学校获批 “留学江苏目标学校”。  (三)开拓创新增活力,深化改革稳步推进1.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学校以入选全省第一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为契机深化改革,并被认定为阶段评估成效明显项目。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完成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改革初步方案,推行自主学分。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引育、评价机制,进一步深化绩效工资改革,发挥分配激励导向作用。推进知识产权“三权改革”,制定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全面梳理部门职责,完善目标管理与考核制度。  2.内部治理不断加强。制定大学章程,推进依章治校。不断优化治理结构,加强学术委员会和学院教授委员会建设。提升财务服务效率和管理质量,推进业财融合,财务管理的决策支持作用逐步提升。坚持离任必审,推行任内审计,实现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推进经济活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管。支持师生通过教代会、学代会等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畅通诉求通道,倾听师生意见。  3.服务社会声誉日隆。建成国家、省、校三级协同创新中心运行体系,协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顺利接受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绩效评估。服务江苏化工产业转型发展成效显著,积极参与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成为南京市“两落地、一融合”典范。与中国石化、中国建筑等央企深度合作。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工劝业公社获批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技术转移中心被认定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获评教育部首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学校参股控股企业产值利润逐年增加,久吾高科成功上市。  (四)“五型”校园促发展,办学条件不断优化1.文化校园引领不断加强。科学规划文化建设。推出线上校史馆,弘扬时钧精神、创业精神、女垒精神,价值引领不断加强。各类文体活动、创新创业竞赛蓬勃开展。女子垒球队蝉联全运会冠军,“体教结合、省队校办”模式成为全国体育改革的一面旗帜。融媒体建设成效显著,多次荣获全国、全省先进。获评江苏省 “文明校园”、全国全民阅读示范基地,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3项。  2.平安校园防线不断巩固。落实安全管理“一岗双责”,强化安全网络责任体系。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集成系统等智能化安防建设明显加强。实验室危化品管理进一步加强,推广实验室准入制,持续开展师生法制及安全宣传教育,构建大学生急救培训体系。获评“江苏省平安校园”。  3.智慧校园支撑不断强化。实现无线网络跨校区覆盖,加入全球教育无线网漫游联盟。建成标准化校级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中心。搭建“智慧南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完成首批智慧教室改造。获评“江苏省高校专利信息传播与利用基地”“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档案馆获评省四星级档案馆。  4.美丽校园风貌不断优化。注重绿化,强化植保,获评“南京最美高校”和“南京市园林单位”。建成一体化设备象山污水处理站、垃圾中转站。建设节约型校园,获批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完成28.8万平方米用房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5.幸福校园指数不断提升。教职工人均收入稳步增长,五年累计增加投入约3亿元。完成亚青村教师工作用房和青年教师公租房调配。学校累计新增固定资产总额8.8亿,保障不断加强。积极落实各项参保政策,改革教职工大病医疗互助基金管理办法。提高教职工体检标准,为学生宿舍安装空调,后勤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获评“江苏省和谐校园”。  各位代表,同志们!总结过去的五年,我们深切体会到:  新时代聚力新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过去的五年,我们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要求,认真落实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着力构建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党的建设水平,着力构建党风正、校风清、教风优、学风好的校园生态。  新时代聚力新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过去的五年,我们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解放思想,在深化改革完善治理体系上解放思想,在密切联系师生尊重师生首创精神上解放思想,通过解放思想,集中力量破除制约学校发展的思想障碍、制度藩篱和路径依赖,不断获取新的发展动能。  新时代聚力新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艰苦奋斗。过去的五年,我们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专注发展、矢志不渝的工作定力,始终保持破浪前行、开拓创新的工作胆识。艰苦奋斗成为学校全体师生最鲜明的精神底色。  新时代聚力新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内涵建设。过去的五年,我们顺势而为,努力推进内涵式发展。兼顾规模发展与质量提高,深耕细作,优化结构,提升效益,学校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新时代聚力新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服务社会。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顶天立地”发展战略,既面向学科前沿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又面向区域发展做好产业对接转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车间里、装置上、产品中,走出了服务社会、共建合作、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之路。  各位代表,同志们!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南京工业大学第三届委员会向上级党委和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全校共产党员和全体师生员工,向学校历任领导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海内外校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认真总结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形势十分严峻,任务十分艰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内涵式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发展目标任务和资源保障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理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还需要进一步弘扬;推进“放管服”改革、充分尊重和发挥学院办学主体积极性工作仍需进一步深入,内部运行机制仍需不断改善,组织度和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少数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提升。  站在新时代的全新历史方位,身处学校争先进位的重大关口,我们必须勇于正视问题、直面挑战,必须以不断创业的勇气与豪情,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使命胸怀,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创造南京工业大学新的辉煌。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今后五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共生。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科学研判学校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因时而动,乘势而谋,精准发力,聚合用力,实现学校发展新跨越。  (一)深刻把握新形势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大学必须自觉担当使命,必须实现更高质量的内涵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选择,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支撑。  1.历史新方位为学校发展提供新机遇。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高质量的创新发展对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的要求更加迫切;江苏“两聚一高”新实践、南京省会城市“首位度”新要求和国家级江北新区新发展对高校创新源和智库的需求更加旺盛。这些都为学校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办学空间提供了契机。  2.教育新趋势对学校发展提出新要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大众化后期进入普及化阶段的时间节点,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发展阶段、类型结构、舞台坐标正在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全国教育大会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目标更加高远,“双一流”战略的溢出效应使得竞争更加激烈。要适应新变化、赢得新竞争,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跟跑不掉队;必须坚持特色发展,领跑新路线。  3.师生新期盼为学校发展增添新动能。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广大师生期盼学校早日进入“双一流”行列、发展更快更好,期盼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期盼得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这些期盼都将为学校改革发展凝聚更广泛的新共识、增添更强大的新动能。  (二)科学谋划新目标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定位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  创业型大学是现代大学转型升华的重要方向,其道路选择既有立足研究型大学的引领性升华,也有源于教学型大学的革新式转型。长期以来,南京工业大学善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强化产学研合作,着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产业经济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协调发展,与国家所望、社会所需高度契合,与创业型大学特征高度契合。“行百里者半九十”,面对新形势、站在新方位,重整行装再出发,再次创业正当时!  今后五年,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为战略目标,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永恒主题,聚焦新工科建设,聚焦一流学科创建,全面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奋力实现新跨越、谱写新篇章。通过全体师生不懈努力,力争在五年内提速增效,实现一流学科突破,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省内领先,初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到2035年左右,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达到省内领跑、国内领先水平,全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到2050年左右,建成国际知名度美誉度更高的一流创业型大学。  为实现第一阶段战略目标,学校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指标有:  人才培养方面,生源质量不断提高,研究生、留学生招生规模稳中有升;在工程教育认证范围内的所有专业力争全部通过认证,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有所突破或新增2-3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批若干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00%博士生、10%以上硕士生在读期间有海外交流合作经历,国(境)外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数达到100人。  学科建设方面,新增1-2个在国际有影响、国内评估位于前5%、富有学校特色的优势学科,新增1-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30%;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8-10个,新增专业学位博士、硕士点8-10个;力争材料科学跨入ESI全球前1‰行列、物理学跻身ESI全球前1%。  队伍建设方面,新增以院士、长江学者等为代表的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0人次以上,新增一批高水平有影响的一流教学科研团队,新增1-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  科学研究方面,力争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400项以上,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大工程项目等;新建国家级平台1-2个,省部级平台3-4个,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和成果转化基地10个以上;新增国家科学技术高等级奖项1-3项;科技总量达40亿;SCI/SSCI论文5000篇以上;发明专利授权数2500件以上。  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新增20-30个国际知名海外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伙伴;有三个月以上境外学习经历本科生比例达到4%,优势学科外籍教学科研人员比例大幅提升;新增1个国家级国际科研合作平台,新增1-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综合建设方面,完成基本建设项目8万平方米,扩建大数据平台,推进“互联网+校务”智慧管理,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科技产业数量质量、产值利润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老校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党的建设方面,各级领导班子引领事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针对性进一步加强,富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大学精神进一步彰显,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浓郁。  (三)重点实施新战略我们要建设的创业型大学,是人才培养声誉卓著、创新基础宽广深厚、成果转化堪称标杆的高水平大学。未来五年是发展关键期,必须坚持固本强源、协同创新。要固办学根本:固立德树人之本,固人才培养之本,固本科教育之本。要强力量源头:强人才队伍实力之源,强学科建设竞争力之源,强科学研究影响力之源。要坚持协同创新:协同产学研创新要素,协同人财物保障支撑,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知识技术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创新。在固本强源、协同创新中拓宽渠道、提升实力、扩大影响。未来五年,要重点实施“需求导向、协同聚焦、英才引育、共治共享、文化引领”五大发展战略。  需求导向。面向和服务社会需求是创业型大学的本质特征。把握需求才能把握发展机遇、有效推进供给侧改革,从而确立比较优势。要瞄准经济社会需求尤其是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产业重大需求,以需求导向贯穿人才培养过程,谋划学科建设布局,引领科研工作聚焦,强化人才学科归属。  协同聚焦。协同聚焦是我校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内在要求。要突出学科协同、师资协同、内外协同,推动资源整合、人员整合、组织整合,形成发展聚焦、优势聚焦、梯队聚焦的良好态势,不断提升学校重点工作、重要决策的组织度,既聚焦重点集中突破,又以点带面不断催生新增长点。  英才引育。人才是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核心要素。要推动人才引育工作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人才引进围绕需求,高端引领与基本补充相结合,重在高端引领;人才培育注重团队协同,突出中青年人才培育,提倡学科交叉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