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一江清水向东流

———全国政协委员乔旭建言长江流域生态保护问题

期次:第320期       查看:38





  日前,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海,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和渔业厅厅长蒋和生,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学林和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洪等五位全国政协委员应邀参加《光明日报》组织的“圆桌对话”,探讨长江流域生态保护问题。我校校长乔旭建言如下:
  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从远古洪荒到现代文明,长江在浩浩荡荡的不息奔流中,承载了时人的情感,见证了历史的兴衰。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突出作用,他指出,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今天我们邀请了五位嘉宾,从不同领域就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问题进行探讨。
  国之命脉,生态宝库,只因有源头活水问:您如何看待推动该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作用?
  乔旭:长江为国之命脉,联系着沿海和内陆,南方和北方,4亿多人与之共生存同命运;生产总值超过全国的40%,经济、文化、战略地位不言自明。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我是南通人,成长于长江之滨,惠泽于长江之水。保护长江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保护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赖以寄托的载体。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是梦里水乡的模样。我们搞化工的知道,长江流域每年废水排放总量达三百多亿吨,占全国近五成。污水肆意排放,水生生物急剧减少,水质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生态保护从理念到具体政策、规划、法律,再到实践、出成效,路漫漫其修远兮!“九龙治水”,何来一江清水问:近年来,有关部门和沿江省市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也仍然面临一些困难挑战和突出问题。您认为在生态保护方面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挑战?
  乔旭:从政府治理层面来看,顶层设计不足,跨省协同保护机制有待建立健全;从行业发展层面来看,行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存在一定的张力,传统制造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两化”融合还大有可为;从城镇建设层面来看,长江流域发展迅猛,快速的扩张及乡村工业发展,对江河湖库及湿地生态空间不免存在挤压、污染与侵蚀;从文化意识层面来看,各级政府、社会公众对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危机认识不足,在政策措施落实、环境检测监管方面不够到位。
  谋篇“统”字文章,还母亲河一江清水问:您认为,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体制机制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
  乔旭:从协同保护体制机制层面,要完善保护体制机制,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完善跨省联防联控机制,推动建立统一的协同保护机制,推进省际创新协同机制,推动相关行业向绿色升级,推进省际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监督体制机制,推动省级机构改革,强化生态环境部门的职能,建立上中下游地区规划环评会商机制、省际会商机制,建立舆论与群众监督的奖励机制;要强化问责机制,加强暗查暗访和综合督查,推进在线监控,严整改、严督察、严问责,压实生态环境责任,探索跨省问责机制;要构建补偿机制,探索建立跨省、上中下游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向“绿色”升级,向“智慧”赋能,定能换来绿如蓝的江水问:如何探索出一条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乔旭:要以技术升级聚焦环境治理全过程。推动化工行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技术革新,重点打造“绿色化工”与“智慧化工”。
  “绿色化工”是利用化学原理和系统思维,将环保难题前置,从源头上控制工业生产的污染,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解决污染问题。
  “智慧化工”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化工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综合数据平台。一方面着眼于化工节能环保与安全监管,有效提高生产效益。另一方面着眼于提高化工产能结构转变,促进化工行业与其他行业实现产业结合、跨界发展。节选自2018年6月16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