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中科院院士褚君浩做客南工:“正是读书和研究,让我从一个小朋友变成了今天的科学家!”

期次:第279期    作者:  本版责任编辑 杨芳   查看:43


  “读书读什么?”“读书本、读文章、读社会、读自然!”4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褚君浩应邀来校,为现场1000余名师生作《读书和研究的感悟》主题报告。褚院士以设问式的开头引入报告娓娓道来。他讲述了自己从小学一直到博士后的求学历程,并通过珍藏的学习成绩报告单和相关学习资料,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故事和心得,告诉在场师生“正是读书和研究,让我从一个小朋友变成了今天的科学家!”
  

  读书四要素:勤奋 好奇 渐进

  远志褚君浩院士在报告会上总结了读书的4个必备要素,即勤奋、好奇、渐进、远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褚君浩院士看来,读书要勤,还要读进去,这样就意味着你要把一本书读得像一张纸一样薄,读到书本都烂了,才能叫读进去。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在读书的时候要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多问问题,并善于联想,这样才算真正读了一本书,也才能给自己留下点作为积累的东西。”褚君浩院士如是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基本功”是始终贯穿于褚君浩院士分享会的一个关键词。在他看来,无论是读书还是做学问,都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打好基础、做好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随时迎接各种挑战和机遇。
  “爱因斯坦+牛顿=坦牛”。坦牛是褚君浩院士曾经用过的笔名。他认为,读书和做学问需要自信、需要雄心壮志,有了这样的驱动力,才能在这条路上长久地走下去。
  

  读书需要兴趣,兴趣可以培养

  “我在初中的时候,写字、图画其他各科都是勉强及格,只有3分左右,但是唯一得到5分的学科就是自然。到了大学,物理常常是100分,语文却只有40分。举这样的例子只是想告诉大家,兴趣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要走的路。”褚君浩院士说道。他认为,正是从小对自然、对物理的兴趣驱使着他始终如一地向这一这学科的方向发展。
  读书需要兴趣,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据介绍,褚君浩院士一直感兴趣的是理论物理,但是在1978年为了尽早考研究生,他把研究方向转向了半导体物理。“这是我完全不了解、也没有积累的领域,但通过不断地自学,最终以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研究生。”在褚君浩院士看来,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一旦阅读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兴趣,将会对一个人有莫大的帮助。


不要一味排斥电子产品,但“低头族”要少做”


  ‘低头族’是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我们不要一味地排斥电子的东西,但是要分清阅读的目的。”在他看来,电子产品以及互联网对于一个人扩大知识面很有帮助,但是要做一些深度研究还是得选纸质的文献资料去阅读。纸质的东西可以前前后后地翻,还可以随时做笔记和注解,这是电子产品无法做到的地方,所以大家还得多看书、多阅读,少做“低头族”。
  他强调指出,读书的目的是读懂世界、读懂宇宙,因此读书研究时要牢记:勤思考、多请教。因为批判性的思考是很重要,首先要好问,就是要多问问题、多问为什么。其次需要联想式思考。比方说化学方面的知识要想到在物理上有什么用处,物理上的知识能否作用到医学上,要学会从一个乒乓球的运动联想到地球在空间中的运动。 党委宣传部